尋求兩位數成長率的全球型企業發現,這種機會變得愈來愈少。巴西、俄羅斯、中國這些龐大的新興市場,正處於經濟減緩成長之中。企業以這些國家為營運基地的成本,變得愈來愈高,而在這些地方從事貿易,無論是出口還是進口,也已變得比以前困難。因此,多國籍企業開始愈來愈重視一些低所得、高風險的國家,希望把它們當成銷售商品和服務的新市場,還能成為出口商品到其他地方的大本營。
這些我們稱為「邊疆經濟體」(frontier economy)的國家,前景或許看來並不光明;它們的特徵,包括:市場遭政治操控、法律制度薄弱,以及人均所得很低或國內生產毛額衰退。不過,預期未來五年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的25個國家中,有19 個是邊疆經濟體,包括:緬甸、莫三比克、越南和盧安達。其中有許多國家未開採的礦物和金屬資源,規模位居世界前列。儘管目前大宗商品價格疲軟,但全球開發這些資源的投資,將繼續推動這些國家成長、提高所得。這一點相當重要,因為這表示,相對來說,邊疆經濟體的成長較不仰賴全球總體經濟趨勢,而且,相較於有時令人擔心的國家風險因素來說,率先拓展這些市場的外商,有機會得到優於預期的報酬。
此外,其中有些風險被誇大了,一些精明的公司就發現了這一點。在邊疆經濟體,政治力扭曲市場的情況,往往僅限於涉及巨額資本投資的產業部門,例如開採天然資源或基礎建設。相反地,投入資金較少的領域,像是天然資源方面的加值活動,通常不會吸引巨大的政治力介入,業者有空間進行價值競爭,並快速推動低度開發的產業。例如,蒂芬妮(Tiffany & Co)便配合該公司在比利時的相關業務,在柬埔寨、波札納、模里西斯、越南,建立了成功的鑽石拋光作業。
即使在競爭情況遭政府操縱扭曲的產業,外資若能選對產業,並採取適當的策略,也可以成功。其實,在邊疆經濟體經營的公司,在當地遇到的競爭,往往明顯少於在金磚四國或其他新興經濟體遇到的,因此,可能有較長的時間得以享有較高的利潤率。
本文提供一個架構,協助你決定是否進入某個邊疆經濟體、選擇哪個領域,以及擬訂在所選領域致勝的策略。
勘測商機
找出邊疆經濟體商機的第一步,是根據以下兩個面向,來評估其中各產業的競爭環境:(1)在多大程度上,獲利能力是取決於企業之間的競爭,而不是取決於政府的政策和措施;(2)產業是以內銷還是出口為主。根據這兩個面向,我們可以把產業分為四類:役馬型、群聚業者、權力掮客、租賃者…【閱讀全文】
|